國內的籃球邦,以及國外的各大運動網站上都已經有了preview,在這裡不再多費唇舌,只就幾個部分提出來分析。
先從團隊的部分開始說起。
不論從傳統的統計數據或是APBRmetrics來看,上個球季的Sixers都是一支貧攻的球隊。而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攻擊效率的低下。
三分線火力的缺乏是罪魁禍首。Kyle Korver上一季的表現足以讓他進入一級射手的行列,但是除此之外,Sixers在三分線上的表現不值一提。他們上個球季的三分球命中率34.5%排名第25;而三分線在所有FG出手比例中僅有12.8%更是聯盟最低,跟聯盟平均的21.3%差距不小。受到三分線的拖累,Sixers的eFG(註1)是.480,全聯盟中只比C's、Hornets、Pacers、Hawks要來得好些。
進攻當然不是只倚靠三分線,三分線的不足可以由其他方面來彌補:
1.積極的攻擊禁區,如切入或是低位的進攻
2.流暢的傳導球提升兩分球的命中率
透過上述的作為,一樣可以提高進攻的效率。Sixers製造犯規,爭取罰球機會的表現不錯,但是TO(註2)卻是17.0,在聯盟中也處於後段班的地位,實在高明不到哪裡去。
配合pace這個數據來看,那麼Sixers上一季攻擊的型態大約就有個輪廓了:他們想要透過流暢的傳導主打高品質的半場進攻,但是投射效率的低下以及偏高的失誤率,使得他們半場進攻最後只能讓單打能力強大的球員以罰球來收場。這使得對手在防守上只要針對特定球員將防守圈內縮即可。
相較於進攻而言,Sixers的防守反而是讓人比較驚喜的部分。Mo Cheeks的Sixers在後場的防守表現還是繼承了Larry Brown的精神。Sixers防守上的TO是17.2,聯盟排名第四,非抄截製造失誤的比例則排名聯盟第三,表示Sixers在後場壓迫的表現的確相當的落實。但是他們在防守上的致命傷仍然跟之前一樣:籃板。每場39.65個防守籃板,聯盟第24,對手進攻籃板率(註3)29.2更是倒數第三。而籃板所帶來的影響絕不僅止於防守層面。上個球季的Sixers是一支非常倚靠快攻的球隊,他們的得分有14分是倚靠快攻得來的,這還是在籃板掌控非常差的情況下打出的成績,若能鞏固籃板,他們在進攻上也會有更進步的表現。
再來看看roster的部分,這邊也僅列出幾名重要的球員。
Korver:當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他的長射能力時,其實忽略了一件事:他已經慢慢在蛻變成一個沒有死角的射手。他在禁區與三分線之間的中距離投射也展現出了大幅度的成長,中距離出手佔所有出手的比例由上季的23.4%提升到了35.6%,命中率也有43.7%的水準。這讓他可以透過curl的方式來取分-像Rip Hamilton一樣。他甚至能在pick & roll之後post up矮小的後衛。這些新開發的進攻武器都讓他更難以防守。

Andre Miller:這個人是Sixers攻擊的中樞,Dre'以及Korver在得分上的躍進,Miller的傳輸功不可沒。open court與半場進攻對他而言差異不大。他有速度能夠執行全場的快速推進,在半場進攻時,他也能對比他矮小的後衛在低位造成威脅,投切傳的tripple threaten在全隊僅次於另外一個Andre。

Samuel Dalembert:上一季是Dalembert的career year,10.7ppg、8.9rpg 以及.541、.746的投籃和罰球命中率全都是生涯新高。除了數字上,他在個人技術上也呈現了十足的進步,最明顯的部分就在於投籃。不僅反映在罰球上,他在左側低位也練出了轉身投籃的招式,命中率還不低,從這些跡象來看,他的進攻的確因為投射能力而有了進步,不是單純的fluke。向來習慣高空作業的Dalembert在防守端同樣也透過身高及彈性給予對手嚇阻,goaltending machine的毛病在上季看來也有了改善。

Andre Iguodala:Allen Iverson離隊以後,Dre'挺身而出,扛起了球隊第一人的重擔,這也讓他有了破繭而出的機會。首先反映出來的,就是在進攻手段的改變。他生涯的前兩季有七成以上的比率是在接近籃框的地方出手,上一季則是銳減為47.7%,這讓對手不能再用「放投不放切」的方式來看管他,他具有爆發力的切入也有更大發揮的空間。除了投和切以外,Dre'低位單打的本領一直被輕忽,在對手排出矮小後場的陣容時他也能透過switch的方式,給予對方防守威脅。更可怕的是,Dre'在進攻上的威脅不止在自行進攻籃框的能力,Mo Cheeks曾經嘗試要讓他打控球後衛,事實上,在很多時間他也扮演了另外一個Sixers的控球後衛角色,幫忙組織攻勢。無疑地他是上一季球隊最具進攻威脅性的球員。

雖然Andre Iguodala已經是大家公認的未來all-star team candidate,但是如果想要像他的偶像Scottie Pippen一樣有個偉大的career,他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才行。除了護球動作要做得更紮實之外,就是加強左側的進攻能力,Dre'在右側出手的比例是27%,跟左側的15%有一段不小的落差。他在左側的中距離命中率是悽慘的27.2%,全聯盟中僅比Tim Thomas要來得好。
在Iverson離隊之後,Dre'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對手防守招呼的對象,從整體命中率的下降,可以看出他還在適應區域聯防及包夾。學習如何在手上無球時展開進攻,是Dre'必須要學習的下一個課題,他是個多才多藝的球員,但是目前還看不出來他有成為explosive scorer的潛質。隊上有Andre Miller這名傑出的控球後衛,Dre'在空手的走位以及快攻箭頭角色的執行面上預期可以學得更快,對於他的進攻能力會有很大的增長。
Reggie Evans:之前有一個針對NBA球員做的調查:"Who's the dirtiest player in NBA?"調查結果出爐,惡名昭彰的Bruce Bowen和Ron Artest只能屈居二三位,Reggie Evans在這項調查中獨居領先。兩年前的playoff他暗算Chris Kaman的畫面,應該不只Clippers的球迷印象深刻才對。

最後看看Sixers本季可能的rotation
starter:
PG Andre Miller
SG Andre Iguodala
SF Thaddeus Young
PF Shavlik Randolph or Jason Smith
C Samuel Dalembert
main reserve:
Louis Willams、Kyle Korver、Reggie Evans
我不建議把Kyle Korver和Reggie Evans擺在starting lineup的原因在於他們目前都是傾向role player多些,即使他們確實比同位置的starter來得優秀。前面雖然提到Korver在進攻上的技藝已經越來越多元,但是要他在SF的位置先發打個30分鐘,同時扛下進攻與防守的重任,對於他個人與球隊而言都是沈重的負擔。Reggie Evans是陣中最正統的pf,也是前場球員中最令人信賴的 rebounder,不過他不會投籃;累積個人犯規和失誤的功力和他搶籃板的本事不相上下,這樣就造成了前場調度的一個難題:Korver與Evans不是能擺上先發的材料,但是Shavlik Randolph、Jason Smith以及Thaddeus Young,前者剛從傷癒歸隊,後兩者還沒有NBA 經驗,更雪上加霜的是,Samuel Dalembert還回不來,Jason Smith 可能馬上要被推上先發中鋒救急。他在preseason的表現讓Mo印象深刻,在低位有腳步、也有mid-range的攻擊能力,前面兩場preseason game的上場時間都是全隊最高,短期間先發應該還不至於落差太大。
新球季的Sixers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們的年輕與運動力,rotation當中從1到5號都有和對手拼速度的本事,上一季他們的招牌後場防守以及快攻得分數都證明了他們有打transition game的本錢,本季又加入了Reggie Evans這個著名的rebound controller,對於他們的攻守幫助更大,他們有機會以這個節奏在東區扮演攪局者的角色。同時他們要能保持住自己的節奏,以他們本季的陣容來執行 Halfcourt Offense,攻擊效率不會比上一季好到哪裡去。John Hollinger的projection是21W 61L,在East Confrence墊底,不過這一季主要看的就是Sixers的rebuilding是否一如預期,還有rookies的表現,至於成績如何就不用太在意了。
註1.eFG:有效投籃命中率的縮寫,計算公式是(FG+0.5*3p)/FGA
註2.TO:在進攻及防守上製造失誤的比率,這裡的計算是以每100 possessions所製造出的失誤數
註3.進攻籃板率:出手之後搶到進攻籃板的比率,公式是 (OREB/(OREB+opposition DREB))
註4.籃板率:估計當一次出手不進之後,某球員能夠抓下籃板的比率。公式是(球員總籃板數*(全隊上場時間/5))/(球員上場時間*(全隊總籃板數+對手總籃板數)),算出比率之後乘上100
0 意見:
Post a Comment